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能竞赛
首页 / 实践教学 / 技能竞赛 / 正文
关于组织参加烟台市2023-2024学年度职业院校教师全员教学大比武活动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3-11-23  


关于组织参加烟台市2023-2024学年度职业院校教师全员教学大比武活动的通知  

   

各系部:  

根据烟台市教育局《烟台市2023-2024学年度职业院校教师全员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现组织我校教师参加烟台市教学大比武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引导各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充分发挥教学大比武活动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的专业成长平台,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建立与全省、全国教学能力大赛相衔接的机制,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学骨干教学团队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二、活动架构  

活动分为校赛、市赛二个阶段。校赛由各系部组织教师报名后,教学与科研处负责组织选拔;市赛由市职业教育研究室组织进行。  

、活动内容  

(一)活动要求。  

大比武活动以教学能力大赛形式开展,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3.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二)活动分组。  

活动分中等职业教育组(简称中职组)、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组),各组分设3个报名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2学时不含中、高职思想政治类课程)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三)活动材料。  

参赛材料包括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说明等文档资料,以及课堂教学视频资料,具体要求见附件1  

、活动安排  

全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活动按照人人参与、层层选拔、好中选优、示范引领的原则,先校级、后市级的顺序逐级开展,一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一)校赛阶段(202311月—20243月)。  

1.以系部为单位组织开展系部内教学大比武活动。各系部根据各教研组上报的参赛教师情况,严格规范比武规程,公平、公正组织好系部内教学大比武活动,选出适当比例优秀教师参加学校比赛。  

2.开展校级教学大比武活动。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学与科研处处长任副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评审工作组,统一组织开展校级比赛活动。校级比赛结束后,表彰校级先进,选拔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教学大比武活动。  

3.学校选拔出的参赛队伍参加市赛。  

(二)市赛阶段(20244月—20245月)。    

1.资格审核。各区市教育(教体)局、有关职业院校对所推荐的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政治审核,并进行参赛资格公示。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的质疑,由所在区市教育(教体)局、有关职业院校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内容审核。市教育(教体)局、有关职业院校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思想性和科学性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思想性问题和明显的科学性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3.比赛方式。按照参赛要求,大赛组委会组织对推荐团队参赛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通过的团队进入市赛环节。市赛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根据参赛作品材料确定奖次。评分指标见附件2  

4.参赛名额。根据烟台市教育局名额分配,我校公共基础课程组可申报4件作品,专业课程一组可申报8件作品,专业课程二组可申报4件作品公共基础课程组不得出现学科(课程的重复;专业课程每组每个专业类不超过2(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完成新旧专业对照)2023年获得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的学校可增加名额,每个一等奖增加参赛作品1件(组别不限)。  

5.报名方式与要求。  

1)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按照分配名额组织参赛队参赛。  

2)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岁以下的教师不少于1人,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1名  

3)各代表队可在我市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  

4)近2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不能参赛。近2年获市赛、省赛奖励的作品,未作重大修改不得参赛。  

5)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  

6)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近3年内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参赛教师须兼顾备赛与日常教学工作,不能脱岗备赛。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    

7)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的,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活动组委会拥有对参赛材料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  

8)《报名表》《汇总表》之外,参赛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不得泄露市、县(市、区)、学校和团队成员的任何信息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五、材料报送与要求  

1.系部于2023年12月15日前将报名汇总表(附加1)电子版发送给教学与科研处王巍老师,汇总纸质版同时报送;  

2.系部认真做好参赛材料审核工作,认真检查参赛作品材料是否泄露信息2024年3月5日前将各队伍参赛材料(包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教材选用程序说明、课堂教学片段视频资料等)电子版打包发送给教学与科研处王巍老师,文件夹以“姓名+教学大比武材料”命名。  

本次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同时是2023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校内选拔赛,市赛获奖的队伍优先推荐参加省赛,请各系部予以重视,认真组织。  

联系人:杨兴东,电话:18596305270。  

六、其他  

1.结果公布。市级决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照3:4:3的比例确定一、二、三等奖作品,团体奖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单项奖、团体奖均颁发全市教学大比武证书,作为教师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据。根据202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有关要求,学校从市赛获奖作品中择优推荐参加赛。  

2.教学团队可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  

   

附件:1.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2.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活动评分指标  

3.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活动报名汇总表  

   

   

教学与科研处  

2023年11月23日  

   

   

   

   

   

   

   

   

   

   

   

   

   

   

   

   

   

   

   

   

   

   

   

   

   

附件1  

   

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活动  

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一、参赛文档材料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四号字、1.5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或部颁课程标准实施方案),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改革创新、存在不足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4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岗位实践教学实际。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针对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总结参赛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文末注明正文“中文字符统计数”),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文字清晰可见,图表合计不超过12张,单张图表原则上不超过半页。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及时修订和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公共基础课程组只需提交授课班级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班级教学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科学规范制定,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公共基础课应执行教育部2020年、2021年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参赛团队提交执行部颁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对课标中未覆盖的部分(如基础模块的职场情境任务、拓展模块的具体内容、各模块的授课进程安排等)予以重点说明。在提交的课程标准(或实施方案)中,应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  

(五)教材选用说明  

学校应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教学团队提交的参赛课程教材选用说明须包括(但不限于):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本校教材选用程序及要求;本课程教材选用过程;本课程教学选用教材结果公示及备案情况;本课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况(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材情况)。  

二、参赛视频材料  

教学团队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教学),每人录制1学时(具体时长与教案中的学时安排保持一致)的课堂教学视频。课堂教学应在实际教学场所,班级全体学生参加(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课堂教学视频应呈现课程属性特质、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专业课程二组至少有2个视频呈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3机位全程连续录制,镜头固定,其中一个机位对准黑板和屏幕,另两个机位根据教学实际固定镜头位置,须覆盖教室全景(1学时教学需要两个教学场所的,每个教学场所均须安放固定镜头,机位总数为3个)。3机位须同步录制,保证音视频准确同步。录课过程中拍摄及其他人员不在场,提交的视频从拍摄人员离场开始到拍摄人员停机为止(1学时之外的录制时长不超过2分钟)。所有机位拍摄的视频须保证音轨连续,不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视频采用MP4格式封装,单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第几学时+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来命名(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PDF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含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的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第几学时+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实操起始时间n'm"-实操结束时间n'm"”来命名(实操起止时间可以多段,用“+”连接)。  

视频采用H.264/AVC编码格式压缩动态比特率(码流)不低于1024Kbps,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采用逐行扫描,帧速率为25帧/秒。音频采用AAC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比特率(码流)128Kbps恒定)  

   

   


附件2  

   

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活动评分指标  

评价维度      

分值      

评价指标      

评价要      

分值      

教学实施      

报告      

20      

1.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1.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先进,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学生认知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反映日常教学实际。 2.课程结构以及参赛模块表述清晰,符合层次定位;课程模块化设计、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科学合理。      

4      

2.教学实施以生为本,落实教学设计,教学有创新      

3.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专业课程要落实理实一体化,强调知行合一;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4.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组织有序、教学环境真实、教学资源有用、教学互动深入、教学气氛生动,学生学有所得,全面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      

5.在落实国家教学标准、推进“三教”改革、以生为本、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教法学法、技术应用、教学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4      

3.学生学习效果突出,与教学内容、活动关联性强      

6.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采集,围绕教学目标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及个体发展水平,反映学生核心素养或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情况。      

7.学生学习成效应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紧密关联,真实有据。      

4      

4.教学反思深刻,改进举措针对性强、扎实有效      

8.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深入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4      

5.报告系统性强,行文规范、 逻辑严谨、符合实际      

9.全面真实、结构清晰、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有理有据、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教学团队对日常教学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10.符合字数、图片要求。报告内容与其它文档材料、视频资料内容高度一致,关联紧密,不虚夸。      

4      

教案      

20      

1.教学要素完整,版式规范, 详略得当      

1.每份教案的任务目标、学时、授课时间与课程标准(某班的授课计划表)相一致,教学基本要素完整、简明,侧重体现具体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详略得当。      

2.若干课次的几份教案之间关联、衔接、有差异。教案与课程标准、视频资料关联紧密,高度一致。      

4      

2.课程思政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3.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美育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文化素质、创新意识、数字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4      

3.学情分析精准聚焦,教学目标可评可测      

4.每份专业课教案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公共基础课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以信息手段和数据支撑详实反映学生整体情况与个体差异,准确预判教学难点。      

5.教学目标具体清晰、相互关联、逐渐递进、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4      

4.教学内容科学严谨,教学策略运用恰当      

6.教学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落实书证融通,有效支撑教学目标实现,内容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实习实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匹配,强化核心技术技能训练。      

7.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科学有效,突出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方式。      

4      

5.教学评价科学合理,课后反思真实深刻      

 8.关注教与学行为数据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应与前序的 学情分析和后续的学习成效紧密关联。      

9.每个教案的课后反思聚焦本次教学的授课实效、改革创新进行总结,针对不足的改进措施科学有效,并在下一次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前后关联。      

4      

视频资料      

40      

1.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      

1.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做到知行合一。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强调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2      

2.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体现以生为本      

2.依据教案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展示符合教案中相应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3.教学内容清晰准确,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中心,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7      

3.课堂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反映师生真实教学状态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合理、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能说会做善导,学生乐学、学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5.课堂教学展示呈现真实教学,教学场所真实朴实,师生服装符合日常教学状态,不刻意统一师生服装。      

6.视频呈现全班学生上课,学生人数与班级建制(或分班教学)一致,包含线上、线下学习的学生,分班教学在教案中能够找到相关说明。      

7.专业课程二组作品至少有两段视频包含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      

8.视频画面稳定,光线适当,声音洪亮,图像与声音同步,无后期剪辑。视频画面中无拍摄人员在场,教学场景真实,无刻意统一服装、明显摆拍表演等现象。视频文件命名符合规定。      

7      

4.数字技术与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恰当,体现深度学习      

9.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法学法运用恰当,数字技术运用适当,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10.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考核科学有效,体现过程性信息采集与评价。      

11.注重教学重难点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互动深入有效,充分调动学生全面深度参与,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7      

5.展示教师良好综合素养, 展现团队优势      

1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仪态自然,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和团队优势、各有特色。      

7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8      

1.符合最新文件要求,科学规范制定      

1.符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 司函〔2019〕13 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 号)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 年修订)明确的相关要求。      

2.落实部颁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中职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 号)的有关要求开设思政选修课程。      

3      

2.坚持全面发展,体现培养特色,文本规范严谨      

3.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体现学校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成果,课程内容及要求明确完整,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实施保障条件充分。      

3      

3.体现优化改进,明确多方参与      

5.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落实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根据专业内涵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      

6.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课程标准 (或实施方案)      

8      

1.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      

1.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专业课贯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      

3      

2.条目齐全完备,科学规范      

2.主要条目齐全、完备,并附上一学年度某班授课计划表。      

3.参赛内容为课程标准中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符合连续完整、最少学时的要求,班级的授课计划表与课程标准的授课进程与安排相一致。      

3      

3.具有时代特 色,体现(学科)技术领域发展      

4.课程教学目标源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述清晰、与时俱进。      

5.按照一定逻辑建构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及要求表述完整。      

6.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关要求,考核评价科学合理。      

2      

教材选用说明      

4      

1.符合国家关于教材使用相关规定和要求      

1.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2      

2.明确选用制度与机制及执行情况      

2.明确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选用程序及要求。      

3.对参赛课程教材选用过程进行说明,提供参赛课程教学选用教材结果公示及备案情况。      

4.提供参赛课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况(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材情况)。      

2      

   

附件3  

   

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大比武活动报名汇总表  

            系部(公章)    

/        

高职        

组别        

公共基础课/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课程名称        

参赛内容名称        

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        

高级技师  或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        

双师型        

教师人数        

教学团队负责人        

教学团队成员名单        

团队联系电话        

         

         

         

         

         

         

         

         

         

         

         

         

         

         

         

         

         

         

         

         

         

         

         

         

         

         

         

         

         

         

         

         

         

         

         

         

         

         

         

         

         

         

         

         

         

         

         

         

         

         

         

         

         

         

         

         

         

         

         

         

         

         

         

         

         

         

         

         

         

         

         

         

         

         

         

         

         

         

         

         

         

         

         

         

         

         

         

         

         

         

         

         

         

         

         

         

填表人:         联系电话: